如今经济下行,2014年提出的大众创业口号现在基本上不再有人提了。大家更多关注的是青年人失业率和45岁失业送外卖,跑滴滴的现象。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政府不断支持的“双创”会迎来如此的局面呢。
很多人想创业是基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:1. 可以追求自由和自主权,不是每天朝九晚五在公司上班 2. 实现个人的理想,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事业 3. 追求财务自由,如果公司可以上市或者被收购,可以换得大量的回报。
但是现实是,创业需要符合社会需要,需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。其底层逻辑特别简单,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,满足多数人的需求,以换回回报。按照这个标准,创业其实不自由,老板会被各种法律法规约束,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,既要和竞争对手抗衡,又要把自己的公司治理好。除非是一个超人,否则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,创业的成功的代表比如美团王兴,字节张一鸣都是在各自领域的翘楚。一个普通人怎么可能轻易就创业成功。
公司同事Sam经常说的一句话,如果一个人对这个行业没有深入了解,怎么可能做出来有用的东西。
我的观点,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,可以把创业的范围变小,把自己的工作做好,把某个点的工作做到极致,也是一种创业。行业创新需要方方面面的突破,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极致,帮助公司获得竞争力也是一种创新和创业。如果能力更强,可以把某个面的工作做到极致,如果储备了颠覆一个行业的知识,那么就可以准备创业了。